Monday, November 2, 2020

熱水器壞了


熱水器壞了,這種赤裸又焦急的感覺真是難受。像是到目前為止的2020,逼著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從上海辭去工作回台後,不被工作填滿的日子,腦子瞬間沒了支持,像是白內障的眼,想死命地向外看個清楚,卻濛濛霧霧,失去方位。這才知道原來高速運轉的腦,早已成為自動駕駛,忘了思考,思緒漂得老遠。好似金探子,只專注在抓取的過程中,費勁力氣。

在工作往返間,讓我有了長達一個月的隔離期,記得我在上海住的公寓是以前猶太人建造的。我很喜歡貼滿白色瓷磚和有著木製馬桶蓋的歐式浴室。從七樓的落地窗眺望,可以清楚地看見法租界梧桐樹隨著微風輕擺,與一旁的捷運入口形成穿越時空的對比。大樓前空地孩童嬉鬧,上海話黏膩軟糯地寒喧,讓我心底那股異鄉人的躁動又再次滲透細胞,無盡的寂寞,不想辯護且早已習以為常,一切富足,但總覺得自己在用第三人稱視角過日子。

突然我醒了,曾經我以為,我的夢想是每天穿的幹練時尚,走進高塔辦公室,做著眾人羨慕不已的工作,活在慾望城市的影集中,但原來真正讓我感到幸福的,只是餐桌對面傳來的問候,和朋友的一句吐槽。原來生活的重心不應該只是奢華名利,人生其實有更多可能,且充滿故事。於是那條綑綁住我的繩鬆開了,我決定回家,決定開始吃該吃的食物,講該講的話,做該做的事,愛該愛的人。

地球依然轉動,改變還在發生,我也繼續在幹蠢事,但某種程度我已經面對了最真實的自己,試圖聆聽內心,也有受傷破壞後療癒的勇氣。我知道路途漫長,可能要用一輩子來調整,願心越來越開闊,能承載自己,也能幫助他人。

聽到蛋堡說,儘管一個人聽你說也好,有Output的情緒才是健康的。讀到正向思考是大腦最強休息法,秘訣是專注於呼吸的每個律動,也可以在步行中冥想,達到flow的全神貫注境界。原來攀岩不只是全靠蠻力,除了手臂及背部肌肉,運用身體扭轉、左右腳換點、踢牆、重心轉換和意志訓練,更是登頂的關鍵。最後我還是搞不懂,為什麼塔羅占卜可以透過Youtube影片的方式來進行,難道能量場是可以穿越時空限制,亦或是我們只是想辦法對號入座?

想通了,或是無解,都是故事。

Tuesday, August 27, 2019

四年磨一劍,俠女要跟你說再見了,我親愛的紐約。Farewell, Empire State of Mind.

Image result for 大腸麵線

原本還很平靜的。怎麼又多情了起來。

自從知道簽證沒過,要離開紐約之後,我一直都處於滿冷靜的狀態。冷靜到幫我處理簽證的HR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只跟他說 I have been through this a lot。大概是仁至義盡的坦然,該做得也努力拚過了,沒什麼好遺憾,我這麼想。

身為巨蟹座女性,人生總有一道防線,許多事情被理性地擋在安全範圍外,如果不仔細去想,就能很安然、超脫得度過。可惜,最後還是因為人情,被不捨的情緒充斥。因為朋友和同事,早已是異鄉的家人。於是,我想好好得跟這個花了四年才適應成功的城市說再見。

這四年的經歷讓我對夢想又愛又恨。它帶我進入了當初連想都不敢想的公司工作。我曾望著辦公室窗外的Hudson river, 想著我是不是已經活在夢中。也曾經歷連續加班三周,在Uber上你已分不清是夢境,還是超現實場景,恐慌症險些發作的夜晚。有時你已沮喪到懷疑人生,而轉角街頭藝人的一曲爵士樂,又讓你對這個城市充滿希望。紐約對我來說就是一個似夢非夢的地方。

以前我覺得人沒夢想,就跟條鹹魚沒兩樣。但是現在,我覺得安穩幸福地過一生,才是最智慧的選擇。那種青年返鄉種田的,都是早已悟了這個道理。不過你問我,還追不追夢。Of course. 不然就不好玩了。

關於紐約,我會懷念,喜歡在早晨壅擠的捷運車廂裡,不顧眾人厭世眼光,兜售自創嘻哈單曲的黑人哥哥,他力爭上游的勇氣與自由靈魂,真的可貴。我還會記得,包容及了解是很多問題的解答。紐約是個能夠讓你做自己的城市,它也是極盡誘惑和罪惡的城市。"做自己"最終是害了你,還是幫了你,只有親身經歷才會知道。

" Hail Mary to the city, you're a virgin. And Jesus can't save you, life starts when the church end. "  

原來 Empire State of Mind 裡面唱得,都是真的。

噯呀~ 想回去的念頭其實是很多經驗及判斷的綜合體。不單單只是因為簽證,或是想離家近一點。一年前我也說過同樣的話,雖然自己並不是一個咖,但是還是希望在未來能為台灣做點什麼。不管之後的路怎麼走,我覺得在現階段來說,我是問心無愧了。更何況身處地球村的我們,如果繼續在同一個行業打拚,總有一天也是會遇到老相好的。你說是吧?

然後,我真得太想回去吃大腸麵線了。











Wednesday, July 18, 2018

One night in Beijing, Three years in New York. 當初怎麼那麼犯賤!




從三年前踏上飛機那一刻起,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 我為何這麼犯賤? 要這樣折磨自己。


有時候我彷彿覺得跨了一個太平洋,是另一個世界。在台灣的我,安逸幸福、無憂無慮。身邊的親朋好友總是誇讚著你的勇敢追夢、義無反顧,還有一個能夠供你出國念書的家庭背景。"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我告訴自己。 好高好遠的夢阿! 但是我終究是一個幸運的人,能活在夢裡,真好!


紐約的我,是另一個人。有如雙重人格的分身。飄渺不定,千頭萬緒,努力想要證明自己,失敗和纏鬥是我絕大部分的生活,而人們總覺得你活得光鮮亮麗。如果你覺得,你喜歡時尚,在時尚業工作不是件無比幸福的事嗎? 那你就不懂"距離是種美感"的道理了。當你了解這個行業的黑暗面,或是體驗到在達到目的之前所受得委屈跟磨練,都足以將你對你所謂的"熱情"消磨殆盡。

"不要在路邊問路,怕觸動了傷心的魂。"   
三次,我聽到陳昇的One night in Beijing 就會不自主得流淚。

出國後我可以說自己變得更堅強,但是也變得更脆弱。我學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有顆強心臟能在挫折過後,快速地復原和重新出發。但做事也不像以前如此得有信心,勝券在握的感覺少了許多。

出國後我更愛國了,但卻不想回國。我更關心國家的未來,也知道海內外有多少優秀的台灣人,在努力的打拼著,試著改變點什麼。但是台灣所能開出來的條件,實在撈不回這些大魚。光是學費都賺不回來了,誰會考慮回國。有時候我氣,我氣為什麼那些在上位者還不想想辦法,明明這麼多優秀的人才,台灣的經濟為什麼還是輸韓國,香港,新加坡一大大節。我氣,我真的氣,但是我有那麼偉大的情操,不為五斗米折腰嗎? 並沒有。而這也是許多人的想法!

最近這兩個月大概是我出生以來內心陰影面積最大的兩個月。畢業後對於未來的忐忑,家人的辜負和經濟的負擔,加上工作難找,簽證成為ㄧ大阻礙。太多挫折,太多難關,太多翻白眼,太多不公不義,都無限擴大著我的憂慮。心情總歸三個字就是,金賭爛!

幸好身旁還有一群同樣水深火熱的好友,可以互吐苦水,還有遠在台灣的至親們,讓我的陰影面積還有陰晴圓缺的轉圜空間。愛你們歐! 揪咪~

我其實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寫這篇,大概是因為想要留下點什麼吧! 也有可能是想發洩一下。或許三年後偶然看到自己當年寫得這篇文章時,會覺得這根本是小兒科也說不定。總之,選了就要勇敢走下去。好勵志。繼續努力吧!




Sunday, April 23, 2017

春假限定:充滿薯條、藝術和無限感知的倫敦行







































這次的倫敦行其實期待已久,從小倫敦對我來說就有種說不出口的魅力,大概是因為看太多哈利波特的關係,嚮往著能個滿臉雀斑,紅色頭髮的Ron談一場異國戀愛,聽到British ascent的瞬間雙腳就會酥軟,無法招架。 真是太誇張了。

原本以為倫敦街頭會像紐約一樣龍蛇雜處,人種像是調色盤,但是倫敦意外的白人居多,而且都是金髮碧眼的,瞬間進入了北歐童話的感覺,臉窄鼻尖。我想著也是滿奇怪的,從下飛機到現在,我在倫敦的每一餐,餐餐都有薯條吃,不管是松露薯條,地瓜薯條,還是店家標榜經過三段獨家小手續所炸出來的三段薯條,不勝枚舉,而這群如妖精般的倫敦人,卻能保持著完美的九頭身身材,太不科學了。我想這大概是倫敦人的一大基因優勢。紐約的白人別再跩了,很明顯,你們的血統早就歪掉了,少跟我裝高尚。

 


我們三個超有型的,應該是超有事的亞洲面孔在倫敦街頭不斷引人側目,我匪夷所思。不過也滿享受注目禮。這七天的倫敦行,我們三人彷彿像是在完大家來找碴,不斷發現紐約跟倫敦的不同之處。

以下經驗由小女親身經歷,請勿模仿。原來倫敦地鐵的門,很緊。沒有像紐約地鐵門這麼鬆,隨便一hold就可以撐開。我原本以為我能用我強壯的手臂撐開即將關閉的車門,結果倫敦地鐵門真的是有夠大力,根本撐不開,我的下半身就這樣被夾在車身外,還好有好心人幫我聯合撐開車門,不然我就要在倫敦地鐵裡玩很不安全的雲霄飛車。

藝術大概是這次來倫敦很大的一個部分,古典跟現代都讓我神魂顛倒。原本以為英國大概沒有什麼古典藝術可看,因為大部分的作品應該都在義大利或是德國,沒想到,不管是National Gallery還是V&A都大有看頭,很滿足。

















































































































說到現代藝術,倫敦根本是起源地又是大本營,來倫敦之前我就列下了一長串的藝廊清單準備好好看個夠,去了倫敦才發現一雙實穿的運動鞋可能更重要。總之,這次雖然只逛了Saatchi gallery跟 Tate Modern,但是不得不佩服他們策展的流暢度跟與觀眾的互動性。簡單來說,就是讓你在出了展場的瞬間,帶了點回憶走。

因為很多時候我常常覺得,怎麼會有美術館失敗到,離開時帶不走任何一點印象深刻的作品。而請你仔細回想,往往就是如此。













































不知道大家旅行的時候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但是我總是在比較想像和實景中的差異,而這點讓我很困擾,因為我就沒辦法百分之百的讓自己投入在當下,好好欣賞置身其中的美好。有時候我也覺得旅行是最能看清自己的時刻,也是最能看清別人的時刻,發現自己的缺點,發現自己真正所愛的事物,該留下得留下,該斷得斷,重新確認思緒的方向。

倫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街景吧!每一個轉彎,每一個停留,都成風景。住在英國的同學說我們很幸運,在倫敦的七天都是晴空萬里,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倫敦街頭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的優雅及純粹,浪漫中帶有著理性的規律,自然中藏著人性的感知。總之就是比紐約順眼很多。哈哈。

短暫的放了一個不知道算不算放假的春假,回紐約繼續奮鬥。 Love you all. xoxo










Saturday, November 12, 2016

Real Life in NYC 上空女大提琴家和大麻混血帥哥的領悟








































我總是喜歡星期六下午乾爽沁涼的空氣和無法用肉眼直視的陽光,混合出來紐約獨特的別致氣候。雖然現在只有攝氏八度,卻不會感到難耐的寒冷。

其實想去紐約的畫廊很久了,雖然進去參觀免費,但總覺得怪不好意思的。

這次去的 Grey Art Gallery 不會有這個麻煩,因為他是隸屬於NYU藝術學院的畫廊,沒有買畫的壓力,只需捐贈三塊錢就可以欣賞作品。

我常常覺得藝術家都是地球上的外星人,今天展出的 Charlotte Moorman 就是一位活生生的例子。小時候天資聰益,順利進入茱莉亞學院學習大提琴,卻毅然走向現代實驗音樂的路。父母跟老師都不解,古典拉得好好的,幹嘛去搞藝術。

這讓我想到一代 Jazz trumpeter Miles Davis 好像也是如此。有著傳統音樂的深厚底子,卻跑去玩當時還上不了臺面的爵士樂。
































展覽的前半段,我覺得她是個瘋子,或是解讀成賣肉以博取版面的炒作者,直到牆上的一句話我才明瞭。也或許這就是有些人天生就是藝術家的原因。

"我無法想像我坐在這裡,演奏著和兩百多年前一模一樣的曲子。我不認為我在詆毀經典,我想嘗試用著個時代的方式呈現新的表演。" 











































看完展覽,難得一旁就是華盛頓廣場公園,就逛逛吧!
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是我第一次在白天的時候來這裡,有生氣不少。

人文薈萃,占地不大的公園就有五六組街頭藝術家在表演。

小凱旋門下是位彈奏開放式鋼琴的白人帥哥,寒風吹來,佩服他在手指快凍僵的邊緣還能如此流暢的演奏。我們正好趕上他的最後一首曲。








































"我一般不太彈流行樂,但是最近社會有些動盪不安的感覺,我想送給大家這首歌。"

雖然說不出是哪首歌,但是個熟悉的旋律,帶著70年代的懷舊氣息,又像是童話故事般序曲的溫暖而豐餘,我想在場得美國人都有共鳴,人們不知是太感動,還是下午想睡了,紛紛閉上雙眼,享受著這人生能有幾回的療癒時刻。

轉移陣地,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選修了美國音樂史的課,最近只要聽到爵士樂,就會不由自主的湊向前去。

是一群日本帥哥爵士樂團。







































不要問我為什麼到處都是帥哥,也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他們是日本人。人活到一個年紀,很多事情都只有答案,沒有為什麼。

Walking bass 和 雙人即興薩斯風,再加上雙鼓手,跳動的音符,跳動的細胞,簡直過足了癮。 音樂總是能感染人,圍觀的群眾,不分男女老少也開始輕微得扭動了身體,跟著節奏搖晃。

這時有股熟悉的麻味從一旁飄過,大家不以為意。音樂結束,有位不請自來的混血帥哥衝向了前方,開始來一段即興 Rap。

"大概是嗑嗨了吧! 我想!"  是我第一個念頭。

一開始樂團也挺傻眼,想說怎麼突然殺出個程咬金,一度冷場,直到樂團的鼓手下個節奏。頓時整個氛圍都變了,Rap 加上爵士樂竟是如此合適。一個漂亮的 bridge 整個樂團又再次演奏,混血帥哥一整個沉浸在他的異次元,無法自拔地隨音樂起舞。

這位老哥有點像麥克傑克森的舞步,和不時逗弄一旁演奏的薩斯風手,逗樂了觀眾,大家全都笑了,全都被這看似荒謬瘋狂的場景給融化了心牆,不再只是扭捏得扭動身軀,而是放開來用身體打著節拍,用雙手歡呼,用每一個感官來感受這不受拘束的美好。

表演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這大概是我看過最棒的街頭演出。

曲子結束後,混血帥哥心滿意足的穿上剛才因為太過熱情所脫下來的外套,並向樂團致敬。最後,他說:

"我們應該接受更多元的社會,而紐約就是一個如此多元的城市,多麼美好!"




講了這麼多,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說,我還是一個很狹隘的人。今天發生的事,如果發生到我身上,我可能不會像那個鼓手一樣,甘願幫一個抽大麻抽嗨,來攪局的傢伙打節拍;我可能不會在二十年前認為上空赤裸的女人在博物館裡演奏著曲不成調的音樂是種藝術。

但是今天我上了兩課,學習欣賞和包容與自己不相同的想法,或許反而得到更多。

Diversity 其實很珍貴,也應該被珍惜。




打完收工。












Sunday, October 2, 2016

久違的購物時光,Brooklyn L train 二手店,Shopping with my gang!!!



很久沒逛二手店了 小時候在台灣其實找不到像樣的二手店

只記得在天母有幾家非常美式風格的二手衣服店 與其說他是二手
還不如說是過季剪標品 價格當然也不這麼漂亮

來到紐約前早就列出一張二手店清單  準備殺個他片甲不留
孰不知除了去年造訪一趟布魯克林的 Beacon closet 和 Buffalo Exchange 後就沒了下文
總覺得心頭一直有著翻閱二手衣的癮  不能不解

好佳在 認識這們一群愛挖寶的朋友 利用這個 long weekend 去 L train 血拼去
這大概是我逛過最大家的二手店 
一進到店內 這耐人尋味的舊衣氣味 像是解藥般 鬆開了僵硬的腦袋

有時候逛二手店需要的是創意和耐心

我曾經遇過不識貨的朋友 他說二手店是給窮人逛的 我當場翻了個大白眼 
還不願意進入店內 說受不了那逼人的舊衣味  我翻了兩個大白眼

我承認風格極簡 或是 不走復古 grunge 的人可能不太容易在 L train 買到東西
但是拒絕挖寶的心態是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我們一群野獸 只要進了服裝店就會自動解散 頭也不回 不理對方的一群人
想當然的 在兩小時的激烈挑選及試穿後 各自有了豐厚的戰果
但價錢卻是出乎意料的甘心

一件復古羊毛水手衣 十塊美金    一條絲巾 一塊美金    
如果你在曼哈頓買過衣服  你就會知道這價錢根本是佛心來的

我很喜歡布魯克林的一點就是  路上走路的行人 每一位都非常會打扮自己
非常得有個人特色 也不隨著時下流行的配件起舞  讓人不禁多看兩眼
好喜歡 好喜歡 

當然 我們也不可能放過任何能在紐約街頭拍照的機會
相機準備好了 來! 給我一個酷一點的臉